一节课上了整整80分钟,学生依然听得津津有味,究竟是怎样的魅力让学生们如此专注,走进管建刚老师的课堂,我真真实实感受到了课堂的魅力,同时也给了我思考与启发。
课堂教学环环相扣。上课伊始,管老师与同学们闲谈唠嗑,聊起了自己和学生的年龄,还有学生喊他“哥哥”,一番闲聊之后,才进入正题——课文教学《螳螂捕蝉》。我当时心头一惊,这老师的开场白倒是蛮新奇,一下子拉近了与同学们的关系,非常的平易近人,似乎与同学们没有丝毫距离感,但是又一想,这和要教学的内容好像没什么关系,心里不禁打了个小问号。随着课堂的精彩呈现,一下子把我吸引了,我也就暂时忘掉了小问号,可是到课堂的最后环节,峰回路转,把我又拉回到小问号中,管老师以“少年智劝吴王”引申到“少年非常聪明”,继而进一步引申到每一个在座的学生身上,激励他们要做“一个有智慧的少年”。我豁然开朗,每一个课堂环节的设计,一定有它的意图,所谓存在即合理。这堂课不仅是给学生上的,也给我上了一课,课堂环节一定是环环相扣的!
拓展延伸,学习积累。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、“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”、“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”、“一日为师,终身为父”......一个个八字成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,学生们热情高涨地分享着自己积累的八字成语,在管老师的课上,同学们积极发言,所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内容,更注重知识的拓展,并且引导激发学生主动去理解成语的意思,丰富对知识的积累。我想,语文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,课堂教学应该要拓展更广的知识面,满腹诗书,方可致用。
课文教学渗透作文教学,潜移默化。作文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教学的难点,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。每每讲到作文,我也十分犯难。在管老师的课上,他以《螳螂捕蝉》的改编版为例,渗透作文教学,使学生明白作文内容不能重复,并将课文与改编版进行对比,让学生懂得场面描写更给人一种现场感,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又学到了写作文的方法,一箭双雕。在我自己的教学中,我有时也会在教学课文时提到一两点写作文的方法,观摩了管老师的课堂展示,我发现我做的仅仅只是蜻蜓点水,点到为止,还需要进一步地思考,将作文教学更好地渗透在语文课堂中,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写作方法。
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!通过这次观摩学习,我被管建刚老师的教育艺术所折服,并将不断学习与思考,在教学这场“旅途”中,一路与名师同行!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