读懂成语
名列前茅
[出处]语出<<左传 宣公十二年>>
[释意]比喻名次列在前面.
[典故]春秋末期,诸侯国之间的长期战争使得强国越强,而弱小国家和少数民族部落逐步被兼并或归顺强国,一时间中原地区出现短暂的和平状态.针对这种相对平稳的社会局面.楚国在行政制度上率先废除封邑制,实行”县”制。从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推行“县制”的地方。相应的,楚国的军事条例也逐步完善。据可靠文字记载:“敖为宰,择楚国之令典,行军,右辕,左追蓐,前茅虑无,中权,后劲。”这段话是针对军队行军而作出的专门规定,意思是说楚国军队在行军前进的时候(由于当时交通通讯设施相对落后,而行军部队往往绵延数里路,甚至数十里。)前哨如果遇到敌情,则马上举起茅草以向后方部队表示警戒。
后人根据:“走在前面的人举茅”这个军事规定引申演绎出了成语“名列前茅”。
[反义词]名落孙山
名落孙山
[出处]语出宋代范公偁的《过庭录》。
[释义]名次排在孙山的后面。表示投考没有录取。孙山:人名。
[典故]有一年,孙山和一个同乡的儿子去京城参加举人的考试。放榜的时候,孙山的名字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位,而他那位同乡的儿子,榜上无名。
不久,孙山回到家里,同乡便来问他儿子考取没有。孙山不好回答,又不便隐瞒,于是,就随口吟出两句诗来:“解名尽处是孙山,贤郎更在孙山外。”孙山在诗里的“解名”,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的名单。他的意思是说“举人榜上的最后一名是我孙山,而令郎的名字在我孙山的后面。”从此,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,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取的叫“名落孙山”。
[反义词] 名列前茅